“儿子给皇额娘请安。”刚刚听完朝会回来的顺治皇帝,因为亲政心情愉悦,显得格外神采飞扬,惹人注目。
皇太后看着眼角眉梢都要飞起来的儿子,心里由衷的欣喜,多长时间没看到福临这样笑了,她高兴地忙扶了儿子起来:“快点起来,福临,今天感觉如何?”
福临像是冲破束缚的鸟儿,就差叽叽喳喳了:“儿子觉得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有这种轻松的感觉。今天儿子坐在御座上,头一次觉得这么踏实。百官们眼里终于有了朕。”
皇太后拍着儿子的手,笑道:“你高兴就好,额娘最盼望着你高兴。你第一次接触政事,难免千头万绪,但是切忌急功冒进,要多多听取大臣的意见。”
福临颔首:“儿子谨遵额娘教训。”
太后的笑容似殿中供奉的红梅一般灿烂,她声音温和中透着高兴:“如今书读得怎样了?”
福临笑着回答:“读到《史记》了,洪师傅临走之前,给儿子留了功课。”
太后愈发高兴:“不错不错,如今越发长进了,为政者必须精通政史,古往今来,有多少例子摆在那里,汉家天下五千年,蕴藏了无数智慧和文化,这是咱们满洲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的,皇儿一定要读通读透,以史为鉴,以汉制汉才是上策。”
福临听着这一番治国之道,郑重地点了点头:“皇额娘放心,儿子一定好好读书,不辜负皇额娘的期望。”
母子俩说得高兴,有脉脉温情在殿内流淌,苏茉儿看了不禁会心一笑,端上了奶茶和点心。
趁着儿子的高兴劲儿,皇太后提起了立后的事情:“你也别怪额娘事先没有和你商量,前些日子时局所迫,总是起风波不好。”
福临听着这话,脸上的笑容渐渐退去,语气中带了些许怒意:“皇额娘以为,用儿子的终身幸福去治国平天下?”
皇太后叹了一口气,声音温柔似春风,带着些许怜惜:“额娘何尝没有想到这点,只是眼下逼不得已要和蒙古结盟,你今天去听朝会想必也知道了,天下时局动荡不安,叛军四起,这些要靠什么去平定?只有满蒙八旗啊!”她语重心长地说道,“你想要砍掉一棵大树,必须要有趁手又锋利的刀才行。”
这些,是福临从来没有想过的,统一天下,对他来说,是超越祖宗先辈的丰功伟绩,他不由得动了心。
皇太后看儿子紧绷的脸庞渐渐放松,心里也松了一口气:“除了皇后,剩下的四妃,你看中了哪个,就把哪个召进宫来。”
这是太后威严下作为母亲的慈爱,也是最大的让步……福临低声道:“额娘为儿子筹谋,儿子感激不已。”
这样体贴的话语……皇太后心里荡漾着温柔的涟漪:“额娘为儿子做的都是心甘情愿的,你只要奋发上进,额娘就心满意足了。”
福临笑了笑,拿起一块点心细细品味,皇太后笑着端起奶茶喝了两口。
苏茉儿疾步进来:“太后,皇上,礼亲王来了。”
礼亲王代善,当初也是积极拥立福临为帝的支持者之一,代善是爱新觉罗氏家族的族长,年高位重,虽然皇太后早已恩准他在家颐养天年,不必再为国事操劳,但代善的门生遍及朝野,势力不可小觑,就连摄政王多尔衮也对他礼让三分,不敢不恭敬。
福临对这位温和睿智的大伯一向敬重不已,想起大伯年迈体衰,又正值寒冬,声音中布满了浓浓的担心:“快请礼亲王进来,设暖座。”
皇太后亦对礼亲王礼敬有加,待得礼亲王坐下,立刻让苏茉儿端上滚烫的新鲜奶茶和烧得暖烘烘的手炉。
“大哥不在家中休养,正值寒冬,有什么事情让人来禀报一声就是,何必跑了这一趟。”皇太后关心道。
代善捧着手炉,也顾不得喝那奶茶缓口气,咳嗽了两声,略缓了缓急声道:“叫皇太后担心了,我这次来,是有天大的事情要禀告皇太后。”
太后和皇上俱是一怔。
代善继续说道:“蒙皇太后英明,入关之初便让我以‘年迈多病’为由在家中休养,以避摄政王之锋芒,这么多年的称病不朝,摄政王对我的戒心也渐渐松了,但是我从未忘记皇太后的吩咐,密切注意着摄政王的一举一动,终于,咳咳,近来有了些发现。”一连说了这么
第四章 只影向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