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廷南渡以后,从来不缺军事上的将帅之才,缺的一直都是朝廷对于各路大军的鼎力支持与信心。
不论是虞允文还是辛弃疾,抑或是韩侂胄等等,使得宋廷不乏能征惯战的将帅,但多年以来一直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受到金、夏、蒙的欺压,与朝廷的软弱以及不思进取有着极大的干系,同样也跟宋人在朝堂之上善内讧、喜权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叶青不能够立足于朝堂之上给予朝廷的将帅提供一个稳固的征战后方,让他们心无旁骛、全心全意的与金、夏,乃至蒙交战,所以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盘踞于北地,牢牢的掌控着这里的所有一切,再借助朝廷远远强大于金、夏、蒙的财力、物力来支持虞允文、辛弃疾等人一展平生抱负。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叶青从不相信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就能够让虞允文、辛弃疾、萧振等人死心塌地的追随自己,何况他也从来没有如此乐观过。
所以他盘踞北地之后,要做的便是以一己之力顶住朝廷的压力,而后给虞允文等人提供一个施展生平抱负的稳固平台,让他们能够不受朝廷勾心斗角的影响,在北地一展他们的才华。
如同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一般,叶青给予了所有人一个宽松环境下的平台,让其在这个平台上施展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抱负,而不是事事躬亲,从而才形成了如今北地八路这般,以他为首的强大势力集团。
虞允文在叶青撤离关山固关后,便成了对夏一战的统帅,兰州、平凉两地如同两个大后方一般,虞允文所镇守的兰州,完全可以替李横、墨小宝等征战者抵挡住来自大散关的压力,而平凉便可以在粮草兵器战马等物资上,给予李横、墨小宝等人充足的支持。
战事存在着很多偶然的因素,但叶青攻夏的大体框架则是一直固若金汤,从未走形,李横镇守关山已有两年的时间,所以从以守为主的策略经验上来讲,无人能够出其左右,中卫这一城,也就必然需要以李横为主来镇守,阻击夏人南下兰州,抑或驰援河西走廊的凉州。
墨小宝、钟蚕、田琳则是当年跟随着叶青杀出关山,对于夏人的了解不在李横之下,更为重要的是,三人比起善守者李横来,在战场上的锋芒可谓是更为咄咄逼人一些,所以由他们主攻最是合适不过。
虞允文坐镇兰州为统帅,李横、历仲方、刘克师镇守中卫让夏人不得南下驰援,墨小宝、钟蚕、田琳为主攻河西走廊,贾涉不得不坐镇平凉,为三者提供大量的粮草物资供给。
隐约之间,在一片混乱的战事之中,一个坚固的铁三角便悄然布局成型,若是说美中不足的话,恐怕就是六月十日时,叶青迫不得已对于刘克师跟贾涉的颠倒差遣,一直如同一根刺一般,让叶青心里很难放心下来。
但不管如何,自固关撤离之后,叶青便不能再去思考夏境一事儿,既然全权交由[有趣 ]了虞允文来统领,那么接下来的他,便是在河套三路守好金人有可能的来犯便足矣。绍熙四年六月二十日,叶青率五千种花家军,以及王重、谢伦所率的陇城营三万以步军为主的大军,抵达京兆府长安城下。
此时的长安城内,除了白纯一人以外,并没有人知晓金人即将来犯的消息,所以当叶青突然率大军出现在长安城下,瞬间便在长安城内引起了一阵恐慌。
庆王赵恺、崇国公赵师淳、叶衡等人,一边指使官吏安抚长安百姓的同时,一边急急忙忙出城,迎接突然回到长安的叶青等人。
王重、谢伦在长安城休整一日,而后便率领着三万人马,前往河套三路与金人河东北路、河东西路所接壤的鄜延路,与其安抚使刘敏行汇合。
长安衙署内,随着虞允文等人离去,此时的衙署多少显得有些空荡,而在叶青自昨日回到长安后,即便是已经过去了一日的时间,但整个长安城,甚至就连如今的衙署内,还是能够感觉到一丝人心惶惶的不安感。
庆王赵恺一直时不时的把担忧的目光投向叶青,赵师淳同样如是,时不时用眼角撇着昨日里回到长安的叶青,叶衡微微皱着眉头,即便是他,也不清楚,为何叶青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率领如此多的兵马抵临长安。
庆王赵恺、崇国公赵师淳、以及叶衡
第九百七十三章 杀鸡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