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儒学,是大势所趋。
儒学,符合和谐主义世界观。
至于资本主义、阶级斗争、平等自由之类的,看似美好,其实一点也不和谐,因为这一切的前提是要学会自私,都是不利于稳定和谐。还是儒学好,天下之道,和谐为贵!
刘秀是儒生,邓禹是儒生,麾下的文臣武将有一半多是儒生,江山是儒生打下的。
这个时代的儒生,不仅能读书,还能打仗,可不是另一个世界,宋朝的儒生,明清的儒生,只会嘴炮,不会打仗。
儒学的春天来了,这是儒家的时代。
当然了,想要让宋朝那样,不杀士大夫那是不可能的。
在进入儒学春天的时刻,很快又是进入了酷吏时代。
刘秀重视着酷吏,用酷吏打压儒生,维护法纪清明。
这就是外儒内法。
外表重视儒学,大势的鼓励发展儒学,用儒学安定百姓,建设和谐社会,待民以宽;可内里却是重视法制建设,实行酷吏执法,严格约束官员们,对待官员们很是苛刻。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虽然没有朱元璋那种,贪官剥皮充草,可文官的日子不会好过,想要一边悠闲晒太阳,一边大权在握,那是不可能的!
想要当官,就做牛做马吧!
那些老兄弟,那些功臣,交情好,不好意思下手。可在场的儒生,各位文官,交情一般,却是好意思下手。
很多儒生又是欢喜,又是恼怒,可更多是化为沉默,毕竟总不能说,我读书是为了当贪官吧,逼格还要不要,脸面还要不要。
…………
建武六年,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杀了长安县令,威望权力很重,百姓心中归服,称他为“咸阳王。”
刘秀翻看着奏章,沉默了。
接着,又是有人上书说,冯异有不臣之心。
刘秀翻看着奏章,最后递给了太子,说道:“太子,你怎么看?”
太子翻看着奏章,说道:“此奏章为污蔑。冯异此人,对父皇忠心耿耿,岂会有不臣之心!”
刘秀笑道:“当初,邓奉是我的部将,对我忠心耿耿,册封其为破虏将军,可还是叛变了;至于彭宠,当初河北根基初定,他有大功劳,可还是叛变了。你如何保证冯异没有二心!”
“做人本分,勿忘初心!可在行走的路上,很多人忘记了初心,难以守住本分!”
太子沉默了,不知该说什么。
刘秀道:“记住,当皇帝的第一条,不要相信人性,人性是不可靠的,不要去考验人性,人性也经受不住考验!那些,想要考验人性,想要通过某个事件,检验爱情,检验忠诚,都是二傻子!”
太子道:“不如将冯异招回来,换其他人驻扎关中?”
刘秀道:“若是冯异不可靠,你又如何确定其他人可靠!即便是可靠,可关中就是泥潭,冯异靠着威望,尚且能稳定局势。可其他人空降到了那里,一旦有人刻意挑拨,就是关中大乱!对皇帝而言,稳定压倒一切。”
“记住,当皇帝的第二条,要尝试着却相信人性,正所谓用人之长,天下尽数是可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没有可用之人。不要苛求文臣武将,德才兼备,很多时刻,差不多就行了!”
刘秀立刻将这些弹劾的奏章,送到了关中,递给了冯异。
这一招,既可解释为刘秀对冯异的信任不疑,又暗示了朝廷已早有戒备,恩威并用。
冯异看到了这些书信,心中惶恐,也明悟了书信的意思,立刻上书请罪。
刘秀这才回书道:“将军之于我,从公义讲是君臣,从私恩上讲如父子,我还会对你猜忌吗,你又何必担心呢!”
关中基本平定后,冯异入京朝觐,刘秀热情接见,并对在场的公卿们说:“这是我起兵时主簿,为我披荆斩棘,平定关中。”
接见之后,刘秀又派中黄门赐给冯异珍宝衣服钱帛等物,又是说着昔日的交情,冯异也是回应着,说着昔日的感情。
冯异在京城住了余日,才回驻地。
第388章攻占巴蜀(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