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中文网 > 科幻小说 >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 第七十七章 会试结束

第七十七章 会试结束

    测试广告1    至于中官、勋戚奏乞盐引造成盐引超发,以及边关军屯被侵占,李杰在文中只是一带而过,这种敏感问题还是不要在考场上写出来了,会试同考官均是京官,难保其中没有既得利益者,即使要得罪也要等到进入官场之后再说,老师陈献章的遭遇仍然历历在目。乐笔趣 m.lebiqu.com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关于盐法改革的策论,李杰洋洋洒洒数千言,一气呵成,写完看完第二道策问题目,“河之患久矣,何以浚之成大事。”

    这里的河指的是黄河,“治黄”问题一直是历朝的头等大事,弘治二年五月,黄河在开封决口,其中部分洪水流入大运河,因为担心漕运安全,弘治皇帝任命户部侍郎白昂前去治理,治理黄河可是大工程,需要动用几十万人,因此,目前治黄也是如今朝堂的头等大事。

    黄河一直是由山东入海,然而在北宋末年,为了阻止金兵南侵,北宋朝廷在安阳附近扒开黄河河道,将黄河水向南流注入淮河平原,可谓遗祸无穷。黄河自此注入淮河,用淮河河道从江苏流入东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夺淮入海”(民国时同样也有一次)。

    “夺淮入海”后,黄河侵占了淮河的入海河道,这就导致了黄河水系出现紊乱,自然灾害频发,要么涝要么旱,白昂用了三年时间治理,结果两年后黄河又决口了,究其根本原因,一来是为了政绩急于求成,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另外白昂治理黄河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保住运河,不影响漕运,这样如何能治的好。

    当然这些在策论中是不能写的,水土流失、环境保护之类的说了也是白说,古人根本无法理解,只能从当代出发,适时的提供建议。

    李杰想到后世的治理经验,在文中先写出治理策略“疏以浚淤,筑堤塞决,以水治水,籍清敌黄。”疏通河道,堵住要塞,以水治水。

    根据“淮清河浊,淮弱河强”的特点,修归仁堤阻止黄水南入洪泽湖,筑清浦以东至柳浦湾堤防不使黄水南侵;另外大筑高家堰,蓄全淮之水于洪泽湖内,抬高水位,使淮水全出清口,以敌黄河之强,不使黄水倒灌入湖。


    然后写到治黄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一定要通盘考虑,不可急于求成,同时前往治理黄河的人必须精修水利,术业有专攻,同时也必须用铁腕手段约束治理人员,不可从中贪污。

    治黄一策写完后,李杰简单的弄了点吃食,策问的字数更多,写完两道已经晌午了,吃完后开始做第三题,第三题是军事相关的题目,论“封贡与互市”。

    明朝自建立后,便与退居漠北的蒙古处于长期的对峙局面,元顺帝逃离大都后,蒙古内部各部落之间互相争权夺利,主要分裂为鞑靼(东蒙古)、瓦刺(西蒙古)、兀良哈,其中鞑靼与明接壤。

    成化十五年,达延汗(小王子)即汗位,征服瓦刺,统一蒙古各部,他自认为与明处于平等地位,要求与明互市,目前朝廷与鞑靼的交往还是以通贡与互市为主,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

    永乐年间,明朝在辽东便设立了马市,正统年间,在大同又设立马市,蒙古人可以用骡马交换日常生活用品,不过马市更多的是民间经济活动,政府交易只是偶尔发生。

    李杰在文章中写到,通贡与互市无疑是稳定边境的利器,我朝地大物博,经济发达,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对蒙古族进行羁縻统治,鞑靼的游牧经济单一而脆弱,极度缺乏粮食和手工业品,对于农耕经济有极强的依赖性。

    通贡贸易中,鞑靼进贡的物品主要以马骡、牛羊等,朝廷可以回赐狐裘、金织衣、丝织品等,在互市中,鞑靼以马匹、牛羊等换取粮食和生活用品,朝廷应当规定只允许布帛、米、盐等生活物资入市,兵器、铁器可以用于战争和生产的物品属于禁交物资。

    其实李杰真正想说的是哪怕铁器小规模的流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朝廷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而鞑靼没有这个能力,可惜这是在考场,很多东西无法一吐为快。

    建立互市有利于边疆和平,对于生活物资可以不限量供应,换取来的马匹可以用来训练骑兵,牛可以用来耕种田地,只要管控得力,不用对互市交易的时间、地点、规模严格限制,只要保证铁器不流入



第七十七章 会试结束  
放羊小星星推荐:  
随机推荐:  大明流匪  白夜浮生录  都市无敌战神  十国行周  赤心巡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360搜"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