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登上沓氏城头,遥望海外。
此城依海而立,距离渤海只有一里余地。
渤海虽是大汉内海,也称得上烟波浩渺,一望无际。
海上时有劲风自东南而来,正是乘波踏浪的好时机。
数十艘规格不一的帆船已经临近城下,这不是渔船,是实实在在的战舰。
每艘船上即使只搭载三五十人,这兵力也已经数倍于我,即使加上沓氏城中的戍城士卒和官差衙役,也远不能相比。
但是,事到如今,兵临城下,作为辽东一地的军政最高长官,我能带领亲随弃城而走?
“沓氏有多少士兵可用?”我转身问道。
县长何伦急忙上前半步,小心翼翼地答道:“回禀府君,沓氏城小,戍城士卒共四百五十人。”
“县中差役呢?”
“当值县吏差役约四十人。”
“公孙度派兵渡海时,大约有多少船?多少士兵?”渡海时想必他这个沓氏长也应该清楚吧。
何伦的脸颊隐隐冒汗:“大小船只约有六十艘,士兵一万两千人左右。”
我微微颔首,不再发问。
一万两千人?
公孙度举兵攻打北平时,步骑不下八万,若是再加上留守各地的驻兵和这支水军,总兵力早已超出十万,对于关东总人口不过五十万的四郡一属国来讲,这十万人实在不是个小数目。之前与卢植的恶战,八万步骑损失近半,与青州曹操交战的海军也不可能全身而退,总的算下来……至少有五万士兵化为白骨。
一想到此,我心中便忍不住隐隐作痛:这可是五万人啊,放在朔方……那就是整整一个郡的人口!还全是青壮年劳力!
“吴石!”我开始布置全局,“你去集合戍城士兵和当值差役,北门留守五十人即可,全部集中在南门,多备弓弩。”
吴石龇牙喝了一声:“领命!”便匆匆跳下了城楼。
小小的沓氏城中顿时慌乱了起来。
辽东已经易主,航海归来的海军们意欲何为?
“主公,”庞淯压低了声音,“不如我们暂向北退,待调集主力后再来决战?”
这是典型的逃跑主义思想,但我没有叱责他,毕竟这是正常人的正常想法。
“撤退不必急于一时,”我向他解释,“真到了逃跑之时,他们开船的怎么追得上骑马的?”
庞淯若有所悟,连连点头:“主公所言极是。”
风势渐强,以我过人的视力,已可清楚望见最北战舰的船帆。我这辈子没怎么见过船,因此不好判断这船的规格和装备如何,但从个人的感官出发,至少船帆既不干净,也不整洁,破破烂烂挂在杆上,两三道裂口在强风吹拂下渐渐扩大。
船队愈近。
我忽然松了口气:“一群丧家之犬。”
虽然在水中帆船难以保持整齐的阵列,但这支船队的糟糕程度已经毕露无疑了。
“即使是丧家之犬……那也是数千人马啊。”庞淯提醒我城中只有六百士卒。
我笑了:“公孙度父子已经死了,这些人还会为他们拼命?”
他“嗯”了一声,似是不置可否。
“怎么?”
“……”庞淯迟疑了几秒,才缓缓道,“公孙度经营辽东数年,未必就没有感其恩威之人。”
我眯着眼,搓了搓下巴,赞道:“子异提醒得极是。”谁能肯定这支船队的将领不是公孙度的死忠心腹呢?
船帆收起,帆船一一靠岸。
我飞快地扫了一眼,大约有三十余艘,规格都不算太小。
沓氏长何伦与几位亲信属下都是极其紧张地死死盯着岸边,忽而又道:“府君还是先行北上襄平集结大军为佳。”
我一怔,问道:“对方只是一支败军,我们据城而守,并无不妥之处吧。”
“属下不敢隐瞒,”何伦又开始冒汗,“沓氏素少战事,城中士兵平时甚少操练,如今临阵对敌……属下自认没有丝毫把握。”
我为之哑然,这何伦倒是老实,可是敌军已至城下,才告诉我士兵们战斗力都是0,这不是坑爹吗?
“我不用沓氏士卒作战,只要给我
8 丧家之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