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写得最有风骨与气度的一十九个字,在夕阳的照映下熠熠生辉。
太史慈看着金光灿灿的牌匾,没有被我霸气四溢的字体震得浑身颤抖,也不曾因字里行间的诚意感动得泪流满面,更没有推金山倒玉柱一样向我行跪拜之礼以表示誓死的效忠,他只是摇晃了一下,就仰身向后倒去。
他就这么举着酒樽醉倒在地。
-
三天之后,我纵马向北,跃过了济水。
再一天之后,我乘船渡过了黄河。
又一天过去,便是九月的第一天,我踏上了冀州的土地。
从渤海郡穿境而过,我先在第一站南皮城稍做休整,顺道看了看转任渤海太守的张郃,却也未多做停留,便继续向西北方向缓缓绕行。
来到第二站河间郡的乐成时,天气已进入深秋,河北大地要比山东更早体会到寒意,沿途中随处可见秋叶旋转飘零,雁队列阵开始南飞。
当然还有各式菊花依次开放。
河间太守韩浩小心谨慎地陪着我在田野间纵马而行,时不时上前回答我的问题。
“本王记得……韩太守是科考出身?”我对这个名字还有些印象。
他点头应道:“臣是新朝二年,在洛阳参加的武考,当时排在司隶区第二名。”
“你是世家子弟?”我观察了他大半天,却没看出来他身上半点士族的气息。
韩浩摇头道:“臣是寒家子,父辈中仅有舅父一人做过县令。”
“那更是难得。”我赞了一句。
沿途他话语不多,但少有溢美虚言,正是我最喜见到的臣子。
“在此为官,可有难处?”我看着在田间忙于秋收的民众,淡淡地问了一句。
韩浩随着我向北看去,片刻后答道:“河北苦战多年,安定不易,愿少兵戈。”
我默然良久,摇头道:“本王即使一心求和,奈何幽州尚在卢子干之手。”
他没有说话。
“河间全军有多少兵马?”既然说到了军事,我又问道。
“四千步弓手,八百轻甲骑兵。”
“冀州全部呢?”我侧了侧头。
他微一思索:“步卒五万余,骑兵近八千,但这两年来裁撤了近一半人马。冀州人户极多,只要一声号令,便能扯起至少十万兵马。”
“你可知幽州兵甲数目?”我又问道。
韩浩的目光顿时一亮:“幽州军队共有六万余人,其中快马近两万,除了各地防备鲜卑的兵员外,主要分为一部,一部在涿郡太守公孙瓒手下,屯于涿郡与冀州各郡的边境,人数约一万五千人;一部在代郡太守宗员手下,屯于并州、冀州边境,约有八千人;一部在渔阳太守阎柔手下,主要防备塞外异族,也约有八千人;其余则在州牧卢植麾下,屯于广阳,人数在两万左右。这三年来,卢子干频频向内外乌桓动兵,虽说对幽州部队造成了相当严重的伤亡与损失,但也从哪些异族掠得了大量的牛羊财货和粮草供给,更重要的是……”他打量着我的神情,“这三年时间,他将数万新兵磨练成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
我伸手抚摸着追命的鬃毛,微微叹了口气。
韩浩低着头,嘟囔了一句:“坐失战机,非智者所为……”
我听得清清楚楚,随手一记掌风拂过他的肩膀。
虽然力道不大,但韩浩也浑身大震,登时从马背上跌落下来,甚至还踉跄着后退了一步,却又慌忙站好,站在追命侧方连连躬身:“王上恕罪!臣无心之语,口不择言……”他一句话还没说完,脸上已全是惊惧之色。
“好了,”我微微蹙眉,“本王没有怪你!只是让你稍稍看清形势罢了。”
他惊慌未定地抬了抬头:“臣、臣……”
我摆摆手:“两年前,本王才刚刚灭了袁绍,冀州却依然未曾平静。何况当时西有并州曹操,东有青州孙坚,南面刘协还坐拥半壁江山,本王手下兵马自西域万里而来,连场厮杀下来早已疲敝不堪,国内粮草、税赋征收都难以为继,本王甚至以私财为上下官员补贴薪俸,在这种情况下……岂有余力再远离中原与卢子干鏖战辽东?若是能一战而竟天下之功,难道本王会半途而废?!”
66 冀州些许州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