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余杭虽说是个小镇,风景却是不差。
至于民生嘛,江南一带河渠交错,余杭小镇又是靠海。
百姓又多以种植水田、下水捕鱼为生,即不怕旱,又不怕涝。
特别是近十年的时间,年年可谓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们安居乐业,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味。
这样的小镇虽说不错,但在江南却不在少数。
小镇上的人生于斯、长于斯,大多也是死于斯。
邻里街坊无不熟识,镇上家家户户基本上都能数上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
余杭小镇一向封闭,与外界的交流仅限于小小码头上偶尔经过的商船。
小镇的人很少愿意走出去,而外面的人,则是很少愿意留下来。
整整数十年的时间里,镇上也不过添了两户外来的人家而已。
一户是十二年前,李家媳妇带着尚在襁褓之中的侄子来这里投亲,可惜她那亲戚数年前便搬走。
无奈之下,李家媳妇便在镇上开了一家简陋的客栈维持生计,独自将侄子拉扯大。
李家姑娘性格豪爽泼辣,数年媳妇熬成大婶之后,更是天生一张媒婆嘴,在镇上颇有人望。
可惜她那侄子长大后颇有些顽愚,让人叹息。
另一户则是在十年前来到小镇之上,虽只有一人,却颇受小镇居民的关注。
没办法,这乡下之地,虽说基本上家家都能温饱,大多数人家都挺知足。
可越是知足,就越是不希望平静的生活被打破。
但小镇附近的山上,这些年下来却总是有些不干净的东西时常出没。
白天的时候还好些,到了晚上,几乎没人敢往山上跑。
哪怕是最有经验的猎人,也只会在天色大亮之后才上山。
就算是这样,也依旧不能保证安全。
第二户搬迁到小镇上的外来户,恰恰是一名道士。
刚开始的时候,小镇的百姓还觉得这位道士太过年轻,有些不靠谱。
可在试用了一下那什么“促销”的护身符之后,却惊讶地发现这东西居然不是样子货!
特别是有位上山打柴的农户,在倒霉地遇上了不干净的东西,却被身上佩戴的护身符救下后,名叫刘瑞安的年轻道士很快就受到了小镇百姓的认可。
偶尔遇上了洪大夫看不了的病,只要往刘道士那里一送,几乎就没有治不好的。
如果不是那刘道士再三强调,道术治病有损修为,不是大病不治,估计镇上洪大夫就得失业了。
不过,洪大夫没有失业,镇上的神婆却是不得不“转业”成了媒婆。
没办法,小镇不过百十户人家,除了木工、铁匠、大夫这样的专业人士之外,过去婚丧嫁娶都只能指望一个神婆。
那神婆自小便在镇上生活,大家知根知底,自然也不会觉得她真的有什么接引神仙、祝福他人的法力。
如今有了刘道士这个专业人士,一些对口的业务自然是一股脑地都转到了这边。
刘道长虽说年轻,但人长得却是俊朗不凡。
同时为人也相当谦和,不管遇见谁都是未语先笑,客气地招呼。
完全不像那些所谓的有道高人,总是那么得超然物外、高不可攀。
除了平易近人外,刘道士在钱财上也是一点都不计较。
甭管是售卖的护身符还是给人治病,不但价值便宜,而且真要是手头不宽裕还能赊欠。
实在是没条件还钱也没关系,一捆干柴,一只野兔,或者几尾鱼虾,刘道士都不会介意。
可越是这样,就越是让小镇上的百姓敬重。
只不过,一个小镇上的红白喜事,就算加上每年新桃换旧符,收入其实也有限。
好在,刘道士的生活也很简单。
平日里不是上山采药,就是在自家院子里种菜养鸡。
要不就是每天躺在院中的摇椅上,或拿着一卷经文抑扬顿挫地在那里念诵,或拿着经书盖在脸上小憩
第1091章 余杭小镇(跪求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