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更送上,为了感谢《清末》第一个舵主,后面还有一更,或许会在十二点以后!!!!
教育局局长不敢有一点怠慢,赶紧将电话达到了徐卫的秘书处,由秘书处直接转达到徐卫的办公室,不过接听电话的徐卫思虑了一下说了四个字:“随他去吧。”
此时的宋教仁还不知道,他想要拜访的对象已经知道了他已经来到新澳港的消息,依然在考察着新澳港的百态,甚至还花了一分钱坐着公家车在新澳港转了一圈。
中午的时候,宋教仁在一处社区处下了公交车,来到一间比较小的餐馆内准备祭一祭自己已经干瘪五脏庙。
新澳港的移民者虽然多是南方人,习惯了以大米为主食,但澳大利亚出产最多的粮食却是小麦,无奈之下移民者们只有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将主食变成了馒头和面条。
宋教仁进来的这家餐馆主要经营的是各种面类,于是宋教仁就点了一份最便宜的葱花面。
就在宋教仁的面条被端上来的时候,突然从外面变得人声鼎沸,经常在南洋发表革命言论的宋教仁一听就知道是有人在发表讲话,于是对餐馆的老板问道:“老板,外面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吵?”
“这个月是社区委员会换届的日子,外面的吵闹声肯定是候选人趁着大家中午休息的时候开始组织拉票了。”老板回答道。
“社区委员会是什么东西?”之前,宋教仁对新澳港的了解都是从前段时间来新澳港的记者的报道上看来的,报道上并没有提这个居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是一个社区的管理机构,从功能算的上讲算是以前的村长了,不过村长只有一人,而我们的社区委员会根据社区的大小有六到八人,其中一人是政府派来的生活委员,其余的都是社区的居民选举产生的。那名生活委员并不参与社区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只是负责我们新澳港的思想工作和法律法规的宣传,至于社区内居民的安全问题、居民是否全部就业、军民的卫生医疗等工作都是那些被选举出的委员的责任。”餐馆老板解释道。
“怎么说居民委员的权利还挺大的。”宋教仁听完后说道。
“那是当然了,就拿我们这间餐馆隔壁那间成衣店来说,他们家的儿子前段时间从速成学校毕业,在上个月的考试中没有考进大学,这种情况按照我们新澳港的规定就算他家的儿子想要继续参加明年的大学考试也必须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不过他们夫妇害怕儿子因为参加工作而耽误学业,于是就偷偷的让儿子继续在家里复习,对来他们家询问的居民委员会说他们家的儿子在自家开的成衣店工作,结果居民委员会通过调查发现他们家的儿子没有来成衣店工作,最后不仅罚了这对夫妇一笔钱,还强制为他们的儿子找了一份工作。”老板对宋教仁解释道。
“这天底下哪有这样荒唐的规定?”宋教仁无法想象到一个这么重视教育的人会制定出这么奇葩的一项规定。
“这你就不懂了,社区的生活委员讲,现在的学习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工作,让那些没有考中的人去工作是为了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让他们毕业后不至于成为一个没有任何用的书呆子。再说让他们工作又不是不让他们继续考试,他们完全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样一来对下一届的毕业生也是非常公平的。”餐馆老板反驳道。
宋教仁虽然反对封建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但多年来的耳濡目染依然使他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是应该反对的,包括徐卫制定的这个规定,不过此时的他并不想与餐馆的老板做一些无畏的辩论,这些话还是等到拜访徐卫的时候与他辩论有用一点。
吃过午饭后,宋教仁乘坐公交车来到了郊外的工厂区域,那是一片从东西南三面将新澳港市区包裹起来的工厂群,用现在的通俗用语叫开发区。
那里有囊括了轻、重工业上百家工厂,其中最大的一个企业就是开工不过一个多月的徐氏钢铁厂,这座钢铁厂虽然名义上属于伦敦徐氏钢铁厂的分厂,但规模却远比伦敦的钢铁厂大得多,拥有员工十万人,算得上是一个新澳港之外的城中之城。
在前世的时候,澳大利亚虽然拥有世界排名第四的铁矿储量和丰富的煤炭资源,却没有一家大型的钢铁厂,其主要的原因
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澳港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