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被架出去后,曹丕越想越气,恼怒道:“先皇在世时,司马懿连个屁都不敢放,现在朕登基,他便如此蹬鼻子上脸,摆明了没把朕放在眼里,从心底里就认为,朕远不如先皇!”
皇帝如此生气,臣下当然不能干杵着,于是,各人纷纷上前,慷慨陈词,原先商议如何应对孙刘交恶的大事放在一边不管,反而把司马懿的嚣张跋扈当做头等大事来对待。
看到下面臣子,包括各大族中人都站在自己这边,众口一词的讨伐司马懿,曹丕的心中好受了点。
紧接着就有人提出,对司马懿这样的只知死扣兵书,不懂变通的书呆子,就不能轻易放过,得让他好好吃点苦头才行。
曹丕也觉得不能这么便宜了司马懿,自己得在司马懿面前立威,让他知道敬畏才行,便点头答应了。
这下,各种各样对司马懿的处置意见马上就出炉了。不用曹丕发言,臣下的意见很快就集中在把司马懿发配北疆,让他跟一堆野蛮的鲜卑族厮混在一起,让他这个书生去跟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野蛮人交流去。
曹丕这回没有马上点头。曹丕头脑还是清醒的,把司马懿放在那里,看似是对司马懿的惩罚,但另一方面也让司马懿直接上了战场,能够接触到实战。这对司马懿来说不是如虎添翼吗?
曹丕的顾虑,很快就被下面一位臣子的发言所打消,同时也让曹丕下定了决心:必须把司马懿赶出邺城,一刻也不能久留。
“司马仲达在邺城士层中颇有声望,他的观点在士层中影响很大。江东使者来到邺城的消息早已传遍全城,若整个邺城士层都如仲达般主张强硬出击,对朝廷的决策不无掣肘。依臣下愚见,趁现在司马仲达还没有对外宣扬自己观点时,赶紧把他送出邺城,方能避免朝廷一场不大不小的危机。”
单单臣子说的意思,还不足以打动曹丕,但曹丕听见这话,立即就触起这些天外面的传言。如果让曹彰或曹植利用邺城的士层力量,突然向自己发难,将大族的力量争取过去,那自己能否还能坐稳皇帝的位置,就很难讲了。
不能留给对手一丝一毫的机会,这是刚即位不久的曹丕的座右铭。所以,曹丕果断决定,发配司马懿去北疆。过个一年半载,让这件事彻底过去,同时,这么短的时间,司马懿也不可能成什么气候。再说,曹丕还可以关照北疆的领兵将领,足以看住司马懿。
这一切的进程,当然都在司马懿的安排之中。不得不说,司马懿对曹丕当前的心思把握极其精准,不动声色间,就能牵着曹丕的鼻子走。
就这样,为黄顺所顾忌的司马懿,为了自己的前程,也暂时放过了黄顺,自己运作,跑到天寒地冻的北疆去了。这让黄顺不由得松一口气。
有司马懿在,黄顺时刻都有这种感觉:自己的所有布置,都在司马懿的监控之下,而且自己的心思,司马懿也能洞悉无余。有西域墨门支持的司马懿,要想给自己添补,真是再轻松不过的事情。
虽然夏吟坊的实力,就算有司马懿的掣肘,也能一步步按照既定路线走下去,但过程中总归要付出不少代价。这是黄顺所不愿看到的。黄顺自诩能通过梦预知未来,若是拥有了这样的超能量,最后还是要沦落到与当世诸侯赤膊相搏的地步,这简直就是对黄顺智商的侮辱。
黄顺自经营夏吟坊以来,一直默默于发展实力,从来没有主动出头的意思,就在于黄顺希望自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旦夏吟坊真正出世,凭借高出对手一截的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现在好了,知道司马懿不在邺城,接下来黄顺在襄阳的布置,就能从容许多。
“没想到,司马懿也有被逼人前演戏的一天。”黄顺笑道,“就听你这么干巴巴一说,我能想象出,邺城上下是多么的热闹。可惜我没在,否则,一定能够浑水摸鱼一番。”
李尚说道:“这里蜀汉皇帝很快就要回成都,他们一走,我也不会再在这里久留。还是会回邺城,帮司马懿坐镇。”
黄顺想了一想,问道:“你有没有在成都布置一些眼线?”
李尚摇头道:“我这次重回中原,近乎白手起家,成都地偏,还没来得及。怎么,主人需要我在成都设置眼线吗?”
黄顺摇头道:“这些小事,还不用麻
第966章 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