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尾, 京中气温不降反升,简直热出了新高度。当天热到切块生肉丢地上都能直接烤熟,哪怕有胤禟的援助, 老十还是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
本以为皇阿玛该带着人浩浩荡荡往行宫去避暑,宫里却一直没消息传出来, 后来有一日,太子说热河那边发了疫病,一旦染上就发热发晕上吐下泻不止, 还出斑, 倒是没有因为疫病送命的, 纵使如此, 染上也不好受。
出了这样的事,避暑的计划就只得打消,非但如此, 提督衙门领命封了城门, 不许染上疫病的百姓进京, 他们还在城门口熏上艾草以防万一。
热河临着京城, 距离很近, 对这次疫病, 朝廷非常关心,他们迫切的想找出根源并拿出防治章程, 生怕情况恶化牵连到京中。
为此, 皇帝指派了几位信得过的太医走一趟, 听说胡老很想去, 他就喜欢研究疑难杂症,可上头不允,让他老实在京中待着,还将太子妃这胎交托给他,让他走点心,平安脉别落下。
疫病也不是新鲜玩意儿,不过京中向来发得少,拿本朝来说,数得上来的没几回。听说这次的不致命,康熙略略松了口气,而后他又想到太子妃等人都怀着胎,疫病一旦蔓延到京中,哪怕大人能熬过,肚子里的孩子恐怕就要保不住了,他方才放下的心又悬起来。
可以说,对太子妃这胎,康熙看得很重,甚至比同期怀孕的后宫妃嫔还要重得多。
活到这岁数,他真不缺儿子。
……
有一队太医去热河查看,留京的也做了不少事,他们综合整理出一份预防须知,让药童誊抄之后,发去贵人们府上。让各家各户做好预防,又说尽量多用热食,杯盘碗碟每日都要拿开水烫过等等。
胤禛看过之后,过府同太子商议,而后他俩求见了康熙,提议让巡逻的衙役边走边敲锣将注意事项告知百姓,全京城都得做好预防,避免出现不可控制的情况。
康熙听他二人说完,觉得可行,当即发下圣旨一道,将防治疫病一事交给户部,让太医院并提督衙门配合。
等于说,权力下放给老四,责任也同时归属于他。
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试想,热河爆发疫病的消息笃定是压不住的,不多时就要传遍京中,各大药房必定会有所动作,像艾草霍香这类恐怕要涨价不少,说不准连醋价都要跟着升。
朝廷不可能让药商无私奉献,涨价是大势所趋,控制涨幅就是老四要做的事。
允许涨一倍价还是多少,超出又当如何,这些都要由他来拿主意,并且监督执行。
这是个很得罪人的事。
你允许涨价,穷苦百姓就高兴不起来。
你要控制涨幅,又势必得罪药商。
老四倒是不怕挨千万人骂,他担心就这样百姓还是耗不起,朝廷须得在京中设几个点,适量的发放一些药材,也不能因为他穷就眼睁睁看人去死。
施药就跟施粥一样,也是个麻烦事,做起来有很多难点。
康熙不是不知道这活吃力不讨好,他也没法,众儿子之中,能办好这事的不多,太子算一个,老四算一个,老五老八或许也能算上。
他舍不得让太子去担骂名,又不愿意让老八来捡这个功劳,至于老五,智有余,行事作风略显温吞,挑来拣去最后能指望的也就是老四。
为了让他少点麻烦,康熙给了足够大的权力,底下要是谁不配合,是官员就取他顶戴花翎,要是百姓,拿下再说。
这事对九贝勒府没多大影响,胤禟觉得哪怕疫病蔓延到京中,他府上也该是安全的,为了以防万一,他在得到消息之后还是备足了药材,给翊坤宫拉去一大车不说,也给他岳父送了不少。
康熙听说老九赶着给人送药,当时就气乐了。
送啥不好,送这不吉利的。
索性贵妃只觉得儿子靠谱,没觉得晦气,至于马斯喀……就更不讲究这些。
索绰罗氏还念叨说总让女婿惦记,真过意不去。先是送冰,这会儿又给送药,占他这么多便宜实在不好意思。
马斯喀听了就摆摆手:“送来就收下!有啥不好意思?就他那熊样都好意思娶我闺女,我怎么不好意思占他便宜?”
124.告状